阅读之于个人,如漫漫人生里的灯盏,照亮奋斗之路;阅读之于社会,如历史进程中的星光,辉映壮美的文明之宏。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人文素养,建设墨香校园,2025年4月17日19时,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十八期研究生读书分享会在南校区艺术楼会议室B4001举行。本次活动由研究生会学术创新部杨悦同学主持,汪姝晗、薛晶、张力桐三位同学分享读书心得,杜孟其、韩慧两位老师应邀出席并点评,另有社会保障方向硕博士研究生参会。

本次“同读一本书”分享会的书目为国际劳工组织的最新旗舰报告《世界社会保障报告(2020-2022):处于十字路口的社会保障——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该书是继《世界社会保障报告(2017-2019)——全民社会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后,国际劳工组织再次独家授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组织翻译,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华颖率翻译团队完成的译著,是了解全球社会保障最新动态与发展进展的权威读本。

2023级硕士研究生汪姝晗同学围绕本书内容,探讨了疫情冲击下的社会保障缺口、疫情前后社会保障的作用、分人群社会保障措施等内容,全面呈现了2020-2022年世界社会保障的发展情况。同时,她就最后一部分“塑造社会保护的未来”进行分享。她指出,危机过后全球社会保护体系如何复苏并持续繁荣?尤其是作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护,在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性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认为,实现全民社会保护,是迈向社会正义、构建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她相信,在反思和发展中,社会保障体系将不断完善,走向更好的未来。

2024级硕士研究生薛晶同学分享了本书的第二部分。书中提及了全球社会保护体系在覆盖范围和公平性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儿童贫困。她指出,疫情加剧了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儿童成长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她认为,劳动年龄人口已处于就业不稳定、职业健康风险和生育保障不足等困境,老龄化社会将引发养老金覆盖不均、医疗和长期护理资源短缺等危机。鉴于社会健康保护未全面实现,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获取医疗资源困难等现状。未来社会保护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及长期护理制度,在普惠性、多层次和全方位转型中,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国际合作并扩大社会保护的覆盖面。

2024级硕士研究生张力桐同学在分析全球社会保障体系所处现状、面临挑战以及发展方向的同时,重点分析了新冠疫情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他强调了社会保障在应对社会危机、开展贫困治理和协调空间公平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重要报告,该书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揭示了全球社会保障的最新进展,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政策建议,为各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杜孟其老师和韩慧老师对三位同学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点评。杜孟其老师以现场讨论的形式与三位同学深入探讨读书心得,特别关注老年女性的社会保障问题。她肯定了同学们对书籍内容的深刻解读,强调了开展老年女性精神需求研究的重要性。围绕女性就业、创业政策和“玻璃天花板”现象,杜老师强调了实践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在社会保障研究上,她倡导同学们进一步开展跨学科合作以全面理解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保障事业贡献力量。

韩慧老师建议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分享书目进行探讨,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道路。韩老师指出,书本是辅助知识获取的工具,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践与应用。她鼓励同学们用开放视角读书,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中,韩老师建议同学们拓宽视角,大量阅读自己研究领域及交叉领域的权威期刊,在掌握最新学术动态的同时,借鉴公共管理前沿研究方法,解决学科所需的实际应用问题。

读书分享会的长期举办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方能积蓄能量、筑梦未来。期待更多同学借此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