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2025级同学全面了解我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公共管理学院于2025年9月1日上午在玉泉校区艺术楼B4003会议室举行了2025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安华、李沃源等研究生导师以及2025级全体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议。

本次见面会以“促进师生双向了解、精准对接培养需求”为核心目标,设置“导师介绍”与“学生分享”两大核心环节,为师生搭建起高效、直接的沟通平台,为后续师生互选工作及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在导师介绍环节,九位导师围绕研究领域与选生标准两大核心内容展开详细分享。研究方向覆盖公共管理学科多个关键领域,包括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城市及区域发展规划、政策优化、基层治理创新、公共政策分析、边疆安全研究等,在选生标准上,导师们普遍强调“兴趣导向”与“严谨态度”两大基础要求,同时结合方向特性提出差异化需求:重点研究“量化分析”方向的导师,明确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或数据分析工具使用经验;聚焦“实践研究类”方向的导师,更看重学生的社会调研经历与文字表达能力;其中王晓东老师则提出“4321”培养原则,并着重强调学术品德与主动探究意识的重要性。

在学生自我介绍环节,新生们依次做分享,分享本科专业背景、学术及社会实践经历,同时说明个人研究兴趣及未来深造规划。此次见面会通过“导师讲需求、学生说情况”的双向交流,让新生清晰把握各研究方向特点与导师培养要求,也让导师全面掌握学生学术基础与发展诉求。

最后副院长李沃源向同学们介绍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涵盖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论文环节、学术活动等,还给出了学习建议。李老师认为研究生培养方案应以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为核心,构建“核心课程+选修模块+实践科研”一体化体系:核心课程聚焦学科基础理论夯实,选修模块支持跨领域知识拓展以匹配个性化研究方向,同时明确要求通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行业实习或学术实践积累实操经验,以学位论文为综合能力检验载体。李沃源副院长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提前统筹课程与科研进度,制定分学期学习计划;二是深化文献研读,定期梳理学科前沿动态,形成个人研究认知;三是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与团队协作,在思想碰撞中拓宽学术视野;四是加强与导师常态化沟通,及时解决困惑;五是主动参与学术竞赛与科研创新项目,以赛促学、以练促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此次见面会不仅使得2025级研究生新生对学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有助于同学们更快地明确阶段目标,迈入新的人生阶段。崭新的研究生生涯已然开启,愿各位同学整装待发,扬帆起航,奔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