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养老服务的短板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如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过上体面的晚年生活?白维军教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此文,并发表于《光明日报》2025年3月27日第7版。

文章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养老服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二是养老服务经济支撑能力不足;三是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匮乏;四是养老服务市场不够成熟;五是对机构养老存在认识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需在国家养老服务宏观政策指引下,因地制宜,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更加切实的举措,从以下几方面大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一是增强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二是加强农村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三是提高养老金水平,增强养老服务购买能力;四是多元主体结合,全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五是鼓励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开展村级互助养老服务。
近年来,公共管理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大力开展决策咨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多篇咨政成果被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民委、民进中央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等采纳批示,本次在《光明日报》发表智库成果,充分说明学院决咨报告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均有了较大提升,彰显了我院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质量与成效。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3/27/nw.D110000gmrb_20250327_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