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最新成果|我院安华教授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

发布时间:2024-11-12点击量:

2024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院安华教授的学术著作《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机制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的考察》,全书29.3万字。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彻底消灭了农村的绝对贫困,社会救助制度随之转向了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是新时代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课题。其救助对象是游离于低保制度之外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

本书研究的是西部地区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问题,探讨被排斥在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外的低保边缘户和贫困边缘户的救助机制设计,试图通过体系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机制设计,解决收入高于贫困线而实际刚性支出远大于收入的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本书的课题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通过文献收集与整理,掌握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各级政府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本研究开展的基础;其次,对支出型贫困救助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引入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再次,对国内外支出型贫困救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客观分析,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找到可供借鉴之处;最后,设计西部地区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机制,包括救助对象界定、救助标准设定和基于收入与支出对比的补助标准的设计。针对目前贫困家庭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基本生活救助体系,改变以往仅仅根据收入核准是否享受社会救助的办法,以家庭实际生活支出和医疗、教育等重大刚性支出为指标,形成新的核准指标体系和操作办法,尽快使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形成政策性安排和制度保障。通过收入型贫困与支出型贫困救助的有机结合,为贫困家庭提供全面保障。

本研究提出如下几个核心的重要观点:

第一,阐释了西部地区支出型贫困家庭产生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造成西部地区支出型贫困家庭产生的原因既包括一般原因,又包括西部地区的特殊原因。从一般意义上看,造成支出型贫困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因病致贫;二是因学致贫;三是因灾致贫。因西部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特征,加之特殊的生育政策、教育政策,使得家庭应对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的刚性支出急剧增加,极易造成支出型贫困,而现行政策给予贫困边缘群体的保障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带有极大的临时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西部地区贫困家庭脱贫后再次返贫。

第二,提出了建立基于收入与支出双重标准的西部地区支出型贫困的核贫与识别机制。本研究对西部地区贫困家庭社会救助的发展与改革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了社会救助机制优化的改革构想。认为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是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出型贫困救助机制的设计不能脱离于现有的收入型救助政策的体系和框架,需要将低保等生活救助政策及教育、住房、医疗等专项救助政策纳入支出型贫困的分析框架进行系统性设计,形成政策间的无缝衔接,避免交叉重叠,筑牢民生保障的安全网。应建立基于收入核对、支出核对与收支比对相结合的支出型贫困核贫方式,以及基于收支差额的救助补偿标准。

第三,对西部地区农村的支出型贫困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与西部地区的城市相比,西部地区的农村特色文化与传统习俗保留更为完整,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自然风险,其社会救助问题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本研究系统论证了西部地区农村支出型贫困的表现形式、致贫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指出西部地区农村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教育、医疗和自然灾害是导致其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此类支出型贫困问题,需要中央和西部地区给予重视并提供差别化的倾斜政策予以解决。

第四,探讨了支出型贫困的可拓展性问题。支出型贫困问题错综复杂,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基于不同群体的特殊问题和不同致贫原因都可以延伸出支出型贫困问题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以残疾人的支出型贫困问题和因婚支出型贫困问题为例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为支出型贫困救助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提供新的思维和技术上的支持。

安华,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管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5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已在《中国行政管理》《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保险研究》《中国社会保障》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方面的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9篇为CSSCI来源期刊,3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金融与保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全文转载,有一项研究成果进入国务院内参,供国家领导人决策参考,有3项研究成果获省级政府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