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7月11日,学院组织召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研讨会暨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启动会。会议由白维军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特邀学校教务处副处长许晋教授莅临指导,学院党委书记肖平、党委副书记康宝军、部分系主任、行政办、教务办负责人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全体教师出席会议。
白维军副院长(主持工作)首先对许晋副处长能够拨冗出席此次专业建设研讨会表示感谢,希望能够给专业建设多提宝贵意见,科学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争取早日从一流专业建设点提升为真正的一流专业。同时,白院长对学院的概况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专业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专业教师长年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白院长希望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和举全院之力的支持,在规划建设期内,让专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安华教授汇报了申报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过程、专业目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对未来三年建设规划的初步设想进行了介绍。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构想,包括培育互联网医疗、智慧养老等课程模块以及建设社会保障精算文科实验室等。
教务处许晋副处长在听取专业建设汇报后,对专业建设规划进行了全面、系统指导。许处长认为应坚持“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做好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规划,对接“双万计划”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借鉴工程认证的OBE模式,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善等方面进行专业和课程规划。同时,许处长还给出做实专业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对照国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二是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一流课程,特别是社会实践类课程和虚拟仿真类课程,按照“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规划课程;三是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根据专业特色和内涵式发展路径,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四是关注教育部最新改革动向,做好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新文科项目的申报和论证。
行政管理系主任杨腾原副教授就学院行政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建设等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并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提出建议。杨教授指出专业建设要处理好全与精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并融入未来导向。
教务办主任刘琳琳表示会全力支持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做好管理服务,及时传达学校的政策文件和指示精神,做好教学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全体教师先后发言,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配合学院完成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特别是专业建设任务分解后,将积极落实和完成责任到人的任务,并作为未来工作的重心。老师们还对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建议、分享经验。
康宝军副书记指出,专业建设不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由市场或社会去评价。康书记认为应开设一些有特色的选修课,例如牧区医疗保障,满足定制化、个性化人才培养需要。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肖平做了总结。肖书记对许晋副处长给出的高屋建瓴的建设性意见表示感谢。肖书记指出,学院将深入推进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确保建设成果持续见效,学院将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建立更多实习实训基地,争取办出专业特色,向学校交出满意答卷。
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5年获批,200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是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的专业。依托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之初和前期发展阶段,仅有4名专业课教师,后续随着学院专业优化和教师分流,师资队伍逐步壮大。目前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自治区“草原英才”2人。
长期以来,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建设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时代要求为导向,以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通盘考虑、合理统筹,2021年决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申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申报论证会,对申请书反复修改、科学论证,最后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卓越的综合实力从竞争激烈的中央赛道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院校同批获批。
今后,学院将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对标对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将任务分解明确到人,完善考核和绩效激励机制,提高全体师生的建设积极性。同时,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