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5月8日晚7点,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南校区艺术楼B4001室举办了第四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研究生会学术创新部杨悦主持,铁璐、刘泽霖、马冉三位博士研究生分别进行汇报,乌兰老师、李慧勇老师应邀出席并点评。

2023级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铁璐同学以《社会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技术赋能、资源适配与机制创新》为题进行论文分享。论文通过技术赋能、资源适配和机制创新,探索社会保障新型生产关系的方式及路径。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但铁璐同学从社会保障法治化、增强社会保障适应性以及提升社会保障运行效率等多维度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此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024级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刘泽霖同学以《弱合法性组织如何推动公共政策有效执行》为题,基于“结构—过程”分析框架,使用了单案例研究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政策执行进行分析,尝试揭示了弱合法性组织在推动公共政策有效执行过程中的行为逻辑。在理论上,该研究有助于完善组织理论对公共组织合法性的讨论,丰富组织合法性的概念内涵;在应用上,有助于精细化描绘基层公共组织的困境画像,从而为构建弱合法性组织行为的有效路径建言献策。

2024级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马冉同学以《强化国家意识的公共服务路径研究》为题开展学术分享。文章剖析了国家如何通过公共服务,使民众感知国家的关怀;国家通过何种方式持续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形成民众对国家情感的认同与依附。马冉同学认为,从保障型服务转型为发展型服务,强化国家意识的公共服务显著增强了民众内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国家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兰、李慧勇两位老师分别对三位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乌兰老师针对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业性指导。一方面,乌兰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论文选题的相关概念要精准把控,确保其概念不仅契合社会现状,还要准确反映文章的内部逻辑;另一方面,她还就如何有效增强论文的学理性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她强调,在文章撰写过程中,应避免泛泛而谈,要充实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她指出,可以借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融入前沿性和创新性观点,以此丰富文章的内涵。她建议,借助结构图、逻辑图等可视化图幅,直观地展示论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李慧勇老师对同学们在学术论文中展现出的丰富内容和扎实基础表示肯定。李老师强调,在构思写作思路时,从基本概念出发是构建稳固框架的关键。为了提升论文观点的说服力,李老师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构建严谨的理论模型与框架,并辅之以有力的论据、数据以及引文作为支撑;二是广泛阅读参考文献,通过深入剖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挖掘更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三是建立问题意识,提升学术问题敏感度;四是写作过程中多运用短句,合理安排段落结构,以便更好地组织论文内容。

学术沙龙为同学们提供了开放、共享、包容的交流平台,该平台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还激励了热爱学术研究的广大学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耕耘。期待有更多同学在未来的学术沙龙中展现风采!